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国内动态>详细内容

兰州大学:盘星藻作为古生态指标取得系列成果

来源: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时间:2021-07-12 09:31:57 浏览次数: 【字体:
 温度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盘星藻在淡水湖泊中对生境要求单一性、较大的种间差异性和较短的生命周期特点,使得它们能迅速响应水体环境变化,因而是潜在的古气候和环境变化代用指标。近日,兰州大学黄小忠教授课题组结合中国和蒙古西部43个水体盘星藻现生种、变种的大尺度空间范围调查结果,发现年均温是影响现代盘星藻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变量,从而发展了盘星藻种类变化指示古温度的潜力。本次研究明确了单角盘星藻是一种嗜热种,二角盘星藻是次嗜热种,短棘盘星藻属于广温种。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其沉积物中保存有大量气候和环境信息。课题组利用2004年和2019年博斯腾湖沉积岩芯盘星藻组合变化,结合同一钻孔自生碳酸盐团簇同位素重建的绝对温度变化,首次根据盘星藻嗜热种等重建了区域中晚全新世温度波动,该重建结果得到同一钻孔自生碳酸盐团簇同位素Δ47重建的温度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其他古气候记录的支持。
        据介绍,团队结合考古资料发现,温暖气候促进了史前人类在相对寒冷的阿尔泰山及周边地区活动;极端变冷事件可能触发了阿尔泰山地区史前人群向南迁徙,才使得南北疆盆地绿洲出现早期文明。同时发现,我国北方季风边缘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一系列文化更替可能与中晚全新世的温度变化有关,如温暖气候为我国新石器文化鼎盛、宗日文化在青藏高原出现提供了气候条件,而冷气候事件则迫使人群南向迁徙、技术更新、生业模式转换,开启了我国青铜时代,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本研究对盘星藻种属分布及气候意义的调查和博斯腾湖盘星藻沉积记录的解译,对盘星藻作为古生态指标的未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对环境考古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来源:中国科技网(http://stdaily.com/index/difang/2021-07/08/content_1175065.shtml).2021年07月08日】
 
(供稿: 办公室 )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