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国内动态>详细内容

刘冬梅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科技论坛》2025年第05期 发布时间:2025-06-23 11:00:27 浏览次数: 【字体: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应对外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五五”期间的关键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跃迁,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融合。科技创新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引擎,产业创新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市场牵引和应用场景。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互动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推动力。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既是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举措。只有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才能让实验室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的“最大增量”,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核心关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直接需求者和产业升级的主导者,国家实力背后的产业竞争力根本在于企业创新力。需进一步健全企业创新主体体系化制度设计。要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特别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放场景和供应链。唯有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

创新链与产业链分类耦合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有效路径。适应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要分类施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耦合。传统产业重在“焕新”,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以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快形成规模化应用生态。未来产业则需推动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要适应融合的新要求,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与产业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围绕前沿科技领域调整高校学科设置。消除编制、待遇等障碍,促进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自由流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团队更大自主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只有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构建适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人才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