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市内动态>详细内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和先

来源:庆阳市科技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2-01-23 23:30:14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新判断,制定了新的战略部署。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和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科技力量答记者问。

  记者:2021年,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实现了开门红,在科技创新工作上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和先:2021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先后出台了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科技示范村、揭榜挂帅制项目、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13个;持续深化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奖励制度改革,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构建了符合科研和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二是科技项目支撑有力。围绕大数据、天然气、氦气、氢能、石油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0多项,获批项目和奖补资金1811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量均实现较大增长。通过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实施“揭榜挂帅”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0个、下达资金300万元。三是创新平台日益丰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华池、正宁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认定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才引智基地各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坊2家,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9家。四是创新主体逐渐壮大。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年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比去年增长167%;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户,总数实现翻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户,为历年最高。

  记者: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具体有哪些亮点工作?

  张和先: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出台了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引入甘肃万豪、科谷科技、斗转科技、庆阳汇创、成都弘毅等机构,为企业提供成果评价、技术交易等服务,共评价科技成果204份,登记技术合同169份,促成技术合同市场交易8.9亿元;南瓜籽深加工工艺改进升级及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次是科技合作全面加强。广泛征求全市技术需求100余项,先后组织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大、西北师大、天津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技术需求和成果对接5次,签订实施科技合作协议和项目30余项。再次是科技服务持续深入。全面推广“组团作项目”的服务新模式,共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团队1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542人、三区科技人才92人服务基层,一线科技人才队伍成为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创新创业的“领头雁”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科技赋能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记者:市科技局在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方面有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和先: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强化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全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实施“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贡献科技力量。一是围绕特色产业需求,引进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前期,市科技局面向全市各个产业领域,印发了《关于征集急需紧缺技术需求的通知》,共征集了90多项急需紧缺技术需求,主要就集中在新能源、数据信息、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优势产业领域,这也是我们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的主要方向。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加大“争项目、建基地、引人才”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引才引智项目和资金支持,着力培育国家和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同时,落实好《庆阳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成果产业化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分别给予20—40万元的转化或研发扶持资金;对引进我市工作满5年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30万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庆阳扎根发展。二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激励全社会加强研发创新。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将全力以赴,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油、煤、气、风、光、电、氦气、氢能、石油化工、数据信息、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争取将新能源、数据信息等项目纳入厅市会商共同推进的重要内容,推进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创新型城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在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上有更大突破。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等重点指标保持稳步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

  记者: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张和先: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三放宽、三加强”的改革措施。在“三放宽”方面,一是放宽项目申报时限,对科研项目实行常年申报、分批下达,不再对申报期限进行限制;二是放宽登记范围,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纳入登记范围;三是放宽收入分配限额,提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比例,对照省上标准,科研机构、高校的职务科技成果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可将不低于6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在“三加强”方面,一是切实加强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好《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积极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对接、融资等平台,健全完善企业承接机制、激励机制、推进机制、保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对接,着眼全市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区域优势和支持庆阳产业升级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进庆阳科技大市场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和企业需求对接活动,确保年均有20项以上成果在庆阳市转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登记科技成果达到100个以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