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研发基础 激发创新活力 ——市科技局扎实推进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纳统工作
市 政府常务会、经济周调度会多次 要求,全市 R&D经费 投入 强度要有大幅提升,2022年要争先进位,取得好名次,为夯实全市研发投入基础,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市科技局及时行动,围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规上企业等研发投入主体,全面梳理研发主体 R&D 课题,建立数据动态监测机制, 通过部门联动、分类指导、上门座谈、分县(区)分行业调度,及时掌握全社会研发投入情况, 截至2022年 3月10日, 全市 2021年 R&D经费 投入强度达到 0.49%。
一、主要做法
一是部门协同推进。市科技局牵头,统计、教育、卫健、农牧、林草、水务、能源、工信等部门大力配合,分行业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指导研发单位、企业建立研发经费辅助账,梳理R&D课题及经费,及时规范上报数据。二是县(区)专题调度推进。县(区)科技局、统计局组建工作专班,对规上企业逐户指导,每天向市科技局专题汇报R&D经费投入纳统进展情况,做到了应纳尽纳、应统尽统。三是上门座谈指导服务。市科技局联合市统计局多次赴长庆油田公司、庆阳石化公司、庆阳大数据产业园、华能陇东能源公司、丽彩甘肃西峰制药公司等企业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和数据纳统困难,宣讲惠企政策,现场办公,制定“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调动了企业做好R&D经费纳统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非企业单位未纳入国家科技统计在线填报库,目前全市在库科研单位仅4户。二是入库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少,目前全市只有9家,其中1家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类企业,其余8家均为建筑类技术服务企业。三是入库的地方工业企业数量偏少,整体研发能力较弱。目前101家地方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仅27家,占全市地方规上工业企业比例仅为26.7%。四是部分重点企业未达到企业入库标准,未进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直报库,企业R&D经费未能纳入统计。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非企业单位入库工作。市、县(区)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主管部门要树立责任意识,强化管理,督促本系统管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非企业单位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积极申报入库,确保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由科技、统计等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抓好未纳统企业入库工作,重点确保华能庆阳煤电公司、华能陇东能源公司、玉门油田环庆公司等企业全部入库,实现应纳尽纳。
三是建立科技计划项目与R&D经费投入挂钩机制。对财政资金立项安排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承担单位都要安排配套研发经费,以此撬动研发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支持研发主体自筹经费,加强自主研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四是建议加大市县(区)两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不断增加市县(区)两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到2025年市县(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按年度递次增长,分别提高到2%和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