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晓力向会议报告了省科技厅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全局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深刻的见解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做好科技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代表建议的办理过程,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能力的过程。省科技厅共收到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7件,代表建议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特色产业发展等全省科技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由省科技厅承办的代表建议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在法定时限以正式文件进行了答复,办复率为100%,办理结果均为采纳或基本采纳(A类)。
省科技厅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中,坚持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积极主动,行动上扎实有效,程序上合理规范,努力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加强与科技界联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大事来抓,层层落实办理责任,积极改进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办理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积极办理“设立甘南藏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高台科技创新型县建设”等建议,帮助支持甘南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加大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力度,实施了4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有效促进了当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经入;支持甘南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甘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近三年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总产值91.54亿元;累计向甘南藏区选派“三区”科技人才269人次,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持续支持高台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切准省级科技计划与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在民生科技、重点研发等计划中重点配置科技资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科技创新基地体系进一步完善。着力解决我省科技创新基地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力度不足、各类基地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等问题,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加快推进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着眼长远和全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完善与全省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体系。针对王光庆代表关注的“媒体融合实验室”,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梳理需求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建设相应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的引领支撑能力,加快我省媒体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以科技创新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三是农业技术攻关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有关代表提出的意见,我们围绕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积极组织省内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等创新主体,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立项支持的“瓜菜新品种选育及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武山县蔬菜生产质量提升技术集成及营销创新示范”“马铃薯加工废水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针对人大代表建议聚焦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抓手,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创新创业,引导农村实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今年,我厅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省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确定给予省级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2万元工作补助经费,遴选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359名。我厅与东部省市科技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认定东西部“双地”科技特派员145名。在相关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下,基层一线的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把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把论文书写在陇原大地,为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晓力同志所作的报告得到了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必然要求。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全局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政策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强化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高水平的科技供给,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