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厅党组的工作安排,3月19日-22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彬同志一行参加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及种质资源创新玉米新品种研发应用和甘肃省玉米育繁重点实验室五年规划论证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三亚市政府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主办。大会以“引领中国种业,共创民族复兴”为宗旨,以“种业使命 南繁未来”为主题,聚焦产业发展优势与痛点,解读种业政策重点,解析行业发展趋势,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寻求新思路。业内院士专家、种业领军企业、各省(市)有关单位代表2700余人参会。
在3月20日举行的主论坛上,海南省省长冯飞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大会致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就“种业形势怎么看、种业发展怎么干”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与种业创新》、《生物育种发展报告—通向未来作物之路》的专题报告。国际种子联盟、亚太种子协会、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中国农科院、海垦控股、隆平高科、先正达、拜耳(中国)等单位及种企负责人在当天的主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大会共设置1场主论坛和13场分论坛。在21-22日举行的13场分论坛上,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共谋南繁硅谷和种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对话和交流发言,议题涵盖水稻、玉米、蔬菜、畜禽、南繁等领域,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29位院士参会,其中19位院士进行24场报告和对话。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作了题为《生物育种发展报告》的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作了题为《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演讲,此外还有张启发、戴景瑞、谢华安、陈温福、包振民等众多院士专家围绕各自研发领域进行深度探讨。
自2018年以来,中国种子大会已在北京连续举办两届,今年是首次在海南举办。海南南繁基地也被称作中国育种的“孵化器”、“催化剂”和“加速器”,是中国育种科研人员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海南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优势,每年冬春时节,迎来成千上万的育种科研人员,为我国的南繁加代育制种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会议期间,王彬同志一行参加了甘肃敦煌种业集团研究院组织的种质资源创新及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研发与示范推广及甘肃省玉米育繁重点实验室五年规划专家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先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研究员,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农业农村部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秘书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天宇研究员,甘肃省种子管理站站长常宏研究员等5位专家参加此次论证会。
会上,敦煌种业科技特派员、河西学院赵芸晨博士作了“甘肃省玉米育繁重点实验室五年规划”汇报;敦煌种业研究院东北育种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罗致春作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研发与示范推广》汇报。各位专家就实验室五年规划及敦煌种业品种研发创新提出了意见建议,希望敦煌种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种质资源创新国家部署,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供给需要,遵循种业科技创新自身规律,促进产学研协同,通过生物育种及南繁基地建设,突破卡点、补上短板,做强优势,加强甘肃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甘肃力量。敦煌种业总经理张绍平表示要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当和责任,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甘肃省杂交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品种研发、产品开发创新体系。
期间,王彬同志一行还调研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实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南繁实验基地以及甘肃敦煌种业集团研究院南繁实验基地等。
甘肃敦煌种业集团研究院、厅农村科技处、基础研究处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