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简称“科技部农村中心”)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简称“甘肃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的“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世珍、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主持。
会上,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和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代表双方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备忘录》,双方会同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统称协作单位)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与国家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技术服务合作备忘录》。各方通过启动以企业创新联合体集群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100+N”体系建设,共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高校、科研院所支持服务农业科技园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培育开放协同创新环境。
张世珍副省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甘肃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推进了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他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强有力的支撑,开放协同创新就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把“100+N”体系建设作为深入谋划和推动新时期甘肃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思路和工作抓手,有利于集聚更多技术、人才、成果、资金支持甘肃发展,加快推动甘肃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发展,对探索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机制、加快甘肃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邓小明主任在讲话中表示,截至目前,农村中心已经与包括甘肃省在内的9个省科技厅、2个行业领军央企和77个园区、县市、高校、院所、企业等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做到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主动谋划、成果共享,呈现出系统引领、资源集聚和行业带动的良好局面。他指出,甘肃省是重要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制种基地。在甘肃省推动“100+N”体系建设,探索企业创新联合体集群发展模式,是着力解决甘肃种业、动物生物制品、农机装备、草产业、牛羊产业等产业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提升甘肃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开放协同创新格局的积极探索。
他强调,在下一步推进甘肃企业创新联合体集群构建、提升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紧密结合“100+N”体系开展工作,对接多方各类创新资源,转化为联合体单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二是要紧密结合地方乡村振兴需求,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园入县,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要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具备创新精神的农业企业家。四是要紧密结合“十四五”甘肃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适合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甘肃省农科院、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协作单位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要在“100+N”体系下发挥自身优势,集聚创新要素,构筑创新技术平台,完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甘肃省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在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临沂大学王梁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李明顺研究员和兰州大学李春杰教授做了专题报告。来自科技部农村中心、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扶贫办和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及企业、市(州)科技局、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