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兰州市坚持把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简称“兰白两区”)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动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兰白两区各建设主体兰州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分别达到300亿元、321亿元和356.9亿元,同比增长了20%、10%和7.5%,高新技术企业数五年翻了两番多,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全力推进兰白两区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兰州市委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在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兰州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2018-2020)》等政策和文件。兰州高新区形成了自创区“1+4+7”政策体系,根据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出台了《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奖补资金7662.2万元。兰州新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位于19家国家级新区第一位;兰州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2020年度兰州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65名,较上年提升了5位;兰州经开区在全国217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138位,较上年度提升了38位,兰白两区创新示范作用显现。
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着力重振“兰州制造”,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工业经济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投资150亿元的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认定,组建了甘肃省先进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甘肃先进计算中心建成投运;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成18万平方米亚洲单体最大高端花卉基地、全省最大中药材育苗基地。兰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中牧股份、中农威特等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集聚航天510所、耐驰泵业等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近50家,实现总产值70亿元;集聚西脉科技、金川公司等新材料企业40多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设立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引进中国电子西部区域总部等项目,大数据产业产值占到全市的60%。兰州经济区万里航空机电公司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首台工业机器人上线应用,首台双主轴加工中心正式列装一线,首条六工位柔性生产线正式启用;兰药、和盛堂等企业取得“两化融合”冠标试点称号;年产1.5万吨中药饮片及浸膏生产、冬虫夏草保健品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入驻企业24家。兰白两区成为“兰州制造”新的增长极。
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持续推进“甘肃省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组建“多肽科学与多肽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建设。省部共建的“干旱生境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实现我市8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0”的突破。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的硅立方超算中心建成运营,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钍基熔岩泵试验平台即将建成运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A型肉毒毒素、中农威特公司口蹄疫流行毒株高效疫苗、兰飞医疗公司心脏瓣膜外科创新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肽谷研究院五肽全库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政府与网易公司共建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着力构建集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的西部地区首个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1家),兰石集团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全省“零”的突破,孵化总面积达到123.5万平方米,培育众创空间118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3家)。高新区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西脉康复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创新工作站”等“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19个,引进倪光南院士设立网络信息安全院士工作站。
加大协同创新引智。积极与上海张江在政府、园区和企业等层面的持续对接交流,不断深化丰富合作内容,历届兰州科博会都邀请上海张江组织企业携产品参会参展,期间组织了“张江科技企业兰州行”“张江企业发布”等活动;举办两期“兰白试验区创新创业培训班”,配合省科技厅组织开展“张江兰白服务企业直通车线上推介会”等活动。兰州新区支持长飞光纤、和盛堂、兰州兰泵等企业与上海张江开展合作,促成一批合作项目落地新区,石投集团“液态阳光”项目在内蒙古应用。兰州高新区支持海默科技、耐驰泵业等外向型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北欧离岸创新中心、西北海创中心建设,协同推进建成集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兰州经济区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等开展合作,派遣干部挂职锻炼。先后与南宁、武汉、青岛、西宁、广州签订了科技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美国建成了兰州科技创新(硅谷)工作站,建立了美国硅谷兰州籍、甘肃籍专家库,与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筹建兰州科技创新(莫斯科)工作站备忘录。认定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0家和示范单位12家,建成外国专家书屋5个,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64个,引进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专家178人(次),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26个,参训165人(次),组织北美、俄罗斯企业围绕物联网、环境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进行了14个项目路演活动,为促进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区域产业互补和共赢发展建立了新机制。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以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为关键点,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组建“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4笔、投资金额达8.27亿元。兰州新区设立“绿金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兰州高新区设立兰州高新久有投资基金,投资4家企业,共1.95亿元,其中上海炫踪网络落户高新区并实现上市。对接省十大生态产业基金,7支基金落户区内,首期完成注册资金105亿元,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4.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和2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通过融资平台融资1.5亿元。兰州经济区设立了2.5亿元的“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1.5亿元股权投资。
2022年是深入实施《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提升兰白两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重要一年。兰州市将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战略,加快推进创新策源地城市排名进位,坚定推动兰白两区自创共享,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重振兰州制造,聚力攻坚突破,引领兰州发展格局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