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4日,西北师范大学获批成立甘肃特色农林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引进曹福亮院士科研团队,助力文冠果、枸杞等甘肃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基地自成立以来,西北师范大学与曹福亮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在重大项目突破、科技奖励申报、科研平台搭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指导申报了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文冠果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开发”项目,并成功获批,项目总经费300万元。目前,已收集野生、家种文冠果120余种,建立了文冠果种质资源圃、种质基因库及遗传育种基地;开展了文冠果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分子评价,特优基因及优异种质挖掘,新种质和优良新品种创制选育等一系列工作;构建了文冠果油和神经酸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花叶枝功能成分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系列产品设计开发与质量检测控制体系及系列产品,并在企业转化生产,建立年产200吨的文冠果油标准化生产线1条,年产20吨的文冠果叶茶标准化生产线1条,建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企业生产文冠果叶茶5吨、文冠果油5.2吨,实现产值161.7万元,新增利润27.4万元。制定文冠果叶茶产品质量标准7个(6个企业标准,1个团体标准),指导发表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指导申报并获批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项目“兰州百合种质创新和产业提升共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基于甘肃省资源植物的家畜可饲疫苗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总经费100万元。指导西北师范大学牵头申报2021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粮油果蔬作物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项目、2023年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与摩尔多瓦酿酒葡萄产业种质种源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利用”项目等。依托曹福亮院士团队,西北师范大学成功获批甘肃特色经济林果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开发协同创新基地;基地建设有效解决了甘肃农林产业尤其是文冠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甘肃农林产业基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指导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完成了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建成特色遗传资源产品研发、特色果酿技术研发、特色果蔬保鲜储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3个创新研究中心,并指导建成了“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成果展厅。指导申报2021年何梁何利奖,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专利技术奖,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重要科研奖励。获得202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奖、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实现了国家级奖励的突破。在曹福亮院士的指导和筹划下,西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9年,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2020年,制药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资源生物进入学校级优势学科;2021年,获批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指导申报了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协同创新基地已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15人,博士研究生3人和硕士研究生2人。(西北师范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