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决策参考第五期丨以“强科技”为引领,推动庆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导读: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也久负盛名。庆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庆阳也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盛产的红富士苹果、早胜曹杏、九龙金枣、黄柑桃以及早胜牛、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羊毛绒等大宗优质农畜产品享誉国内外。但从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来看,都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益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庆阳市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科技带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低下等。因此,在统筹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全国消费大市场的环境下,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推进庆阳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对促进庆阳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振兴成色意义重大。
一、大力发展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意义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旱作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庆阳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集群发展,全面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草药八大主导产业,“一县一业”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438.3万只、肉牛56万头、生猪126万头、肉鸡3562万羽,分别增长32.4%、17.8%、21.1%和 40.2%;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年产量达到135.3万吨,完成一产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0.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集群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同时,随着国家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庆阳市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企业,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提高,农业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一产相比,庆阳市第二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上差距仍然比较大。2021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445.8亿元,增长3.7%,增速明显低于一产,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苹果、草畜产业精深加工业发展空间巨大,任务非常艰巨。当前,在全力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下,只有努力实现农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优势,才能够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小城镇形成和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当前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发展龙头企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三、促进农产品深加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聚合力,出台科技优惠政策,加大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勾勒出了推进“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强省会”行动的蓝图,明确了“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具体任务。省上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强科技行动方案(2022-2025)》、《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我市也印发了《庆阳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可以说,顶层设计为科技赋能我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针对省市政策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或方案,并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促进政策落实落细,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建立政府与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动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开辟绿色通道,下决心解决企业贷款门槛高、经营成本大、研发投入少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制度,鼓励其通过桥梁纽带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开展技术创新;培训指导企业主和技术骨干吃透弄懂国家和省市关于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税收加计扣除费用,促进创新平台建设。各县(区)也可根据自身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进行招商引资,既可积极引进外地优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本地,促进企业的集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可吸引本土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兴趣的投资者注资建厂、创新创业。
(三)谋战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示范基地、专家大院、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优势,吸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享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要围绕本地主导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特点及趋势,对实力强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机制。目前,我市在果品深加工企业领域具有龙头效应的正宁金牛实业有限公司、甘肃新一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镇原)等企业,在草畜深加工企业领域具有龙头效应的中盛农牧、甘肃圣越、环县荟荣等企业,在地方特色农产品综合加工和电商物流方面具有龙头效应的百跃(古象)羊乳、庆阳陇象集团等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知名度,要充分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整合科技资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