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技战略研究>详细内容

科技服务参考·第二期 对庆阳黄花菜产业发展的调查建议

来源: 作者:郑选宁 发布时间:2023-12-18 11:50:05 浏览次数: 【字体:
导读:黄花菜又称萱草、忘忧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色蔬菜,在我市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附加值较高,管理技术简易,加之我市又地处优质适生区,所以深受农民群众青睐,成为广大农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广泛栽植的特色农产品之一,长期以来,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因黄花菜科研滞后、品种老化、病害严重、出口不畅,造成全国黄花菜产区转移、规模调整、价格波动,对我市农民栽植积极性造成较大影响,弃苗弃收现象严重,种植面积下滑,农民收入减少,产业发展受挫。对此,庆阳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天津市农科院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庆阳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实施了“东西部协作庆阳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主要从种质资源保护、栽培技术研发、销售市场拓展、扶持政策完善等方面入手,力求在优品筛选、绿色种植、智能化采摘、温控保鲜、精深加工等瓶颈技术上实现突破,以破解庆阳黄花菜“有想法没做法、有优势没实力、有产出没收益”的窘境和支持政策不连贯、销售体系不完善、“三品一标”推动相对较慢等问题,支持黄花菜向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重振庆阳黄花菜产业雄风。



对庆阳黄花菜产业发展的调查建议


黄花菜又名萱草、忘忧草,药食兼用,含有卵磷脂、黄酮类、挥发油、多糖、多酚类等物质,有镇静安眠、保肝降脂、抗抑郁、防肿瘤等功效,是庆阳最为驰名的传统土特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庆阳黄花菜已有2500多年栽培历史,与全国其他传统产区相比,无论是留存面积、产品品质还是经济效益,都首屈一指,声名在外。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与国内一些新兴产区相比,庆阳黄花菜产业处于“走下坡路”的趋势,无论是品牌带动效应还是在助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小黄花、大产业”、“小投入、大效益”的优势渐弱,“庆阳金针”前景堪忧。借鉴国内外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强短板,补弱项,重振“庆阳黄花”雄风,必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积极作用,大有可为。
一、庆阳黄花菜产业发展传统优势


庆阳地处黄花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种植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产业起步较早,其传统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资源优势。独特的陇东高原上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及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是庆阳黄花菜能够独树一帜的自然资源优势。庆阳市102个乡镇都具有适宜生产和发展优质黄花菜的优越环境条件,与全国其他几个黄花菜主产区相比,庆阳属于黄花菜优生区。


(二)品质优势。庆阳黄花菜主栽品种马莲黄花,其鲜菜色泽光亮、肉质肥厚,其干菜口感脆嫩、久煮不烂,蛋白质含量高于14%,粗卵磷脂含量在0.75%-0.91%之间,黄酮含量高于0.53%, 钙、铁、磷等维生素含量均超过国内其他产地黄花菜质量指标。1984年,庆阳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西北特级金针菜”,2006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
(三)面积优势。黄花菜栽培生产是庆阳传统产业,也曾是庆阳出口创汇、农民增收主要农产品。截至2021年10月,全市留存面积达到21.1万亩,居全国黄花菜主产区前列。
(四)技术优势。庆阳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成立的原庆阳地区黄花菜研究所,曾经为黄花菜栽培、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由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主持,联合天津市农科院、庆阳市农科院成立的项目组,在黄花菜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庆阳黄花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宁夏盐池、山西大同、河南淮阳、陕西大荔等黄花菜新兴产区的崛起,全国黄花菜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链条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庆阳黄花菜产业优势不再明显,差距逐步拉大,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破局。
(一)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散小弱差。庆阳黄花菜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村民房前屋后、田间地畔、果树行间、大田作物套种居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大部分都是由村民自产自采自晒自拣,通过收购商上门收购,或经过粗略的质量检验,分拣包装后直接进入市场。
(二)技术水平滞后,产品结构单一。庆阳黄花菜产品多以干菜为主,生产主要依赖晴天晾晒等传统简易加工方式,缺乏统一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鲜菜食用受保鲜技术限制,销量非常有限。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始终处于低端。精深加工产品量小势弱,在即食、茶饮及保健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不够。
(三)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竞争力不强。盐池、大同、淮阳等地均注册了多个黄花菜品牌,而庆阳黄花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错失市场先机,逐渐失去了传统优势与竞争力,形成了大面积小产量、高品质低价格的“剪刀差”局面。2021年,在全国黄花菜面积锐减的情况下,庆阳黄花菜虽然种植面积仍有21.1万亩,居全国首位,但干菜产量仅5549吨,而新兴产区湖南祁东县黄花菜种植面积仅为6.5万亩,年产干菜却达到7345吨,年产值10亿元左右,产量和销量占全国17%以上,为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研究创新和加工基地,掌握着市场定价权,对庆阳黄花菜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四)成本居高不下,收益相对趋紧。与新兴产区相比,庆阳黄花菜不论从市场价格走低年份还是从价格走高年份看,都相对偏低。2020年其他产区鲜菜收购单价最低为1.5元,而我市却低至0.4元;我市销售的精包装干菜每斤利润仅1.25元,只相当于淮阳速冻菜利润的10%。


三、我国黄花菜新兴产区的经验做法


新兴产区将黄花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在质量提升、科技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为做大做强黄花菜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使小小黄花菜成为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山西大同市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全市黄花菜产业发展两步走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市黄花菜种植基地面积稳中有增,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同黄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引领大同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湖南邵东市制定了黄花菜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计划用五年时间将邵东市打造成集黄花菜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及文化传播于一体,国内外知名的黄花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塑邵东中国黄花菜之乡
(二)打造高端专业化园区。山西大同市申报创建大同黄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区、六中心、多基地,规划面积81.24万亩,投资23.58亿元,预计两年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复。湖南祁东县出台支持黄花菜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整合县发改、农业农村、水利、国土等部门涉农资金1.5亿元,在黄花菜核心产区6个乡镇打造黄花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山西大同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同市2021年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等扶持政策,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优做强黄花菜产业。市财政已累计投入1.47亿元支持黄花菜产业发展,组建了总规模3000万元的黄花特色农业产业基金,开展黄花特色保险,全市黄花种植灾害、价格保险累计承保23.62万亩,为黄花菜产业发展撑起了“保护伞”。宁夏盐池县积极扶持农民种植黄花菜,出台了种植黄花菜三年补助700元/亩等扶持政策,并制定相应的贷款贴息补助和外销奖补措施。
(四)重视科技创新及产品开发。湖南祁东县加速提升黄花菜现代科技水平,截至2020年黄花菜加工企业已获得各项专利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76项,开发了速冻黄花菜、即食黄花菜、银耳枸杞红枣黄花菜羹、黄花菜蛋汤、黄花菜含片等产品。山西大同市在原来单一晒干菜的基础上新增烘干、冻干、冰鲜种类,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等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8.4亿元。
(五)注重品质打造和宣传营销。湖南祁东黄花菜全面上线湖南省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专属“身份证”及“产地可追溯”机制的建立,从源头保证黄花菜质量安全。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强电商合作,全县现有黄花菜电商平台16个,年交易额达到6.5亿元。积极举办祁东黄花菜美食文化节、黄花菜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提高祁东黄花菜的知名度。
(六)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区积极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黄花菜产业,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盐池、大同、淮阳、大荔分别以融盐金花、益民黄花、金农实业、沙苑黄花公司为产区的龙头企业,进行订单种植、鲜菜收储速冻,开展新产品研发,不仅保证了产业投入,也提升了整个产业价值,保障了农户收益,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商共赢。
四、重振庆阳黄花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立足庆阳黄花菜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借鉴国内新兴黄花菜主产区经验与做法,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差异化创新、差别化探索、协同化发展,重振庆阳黄花菜富民产业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
(一)高起点统筹规划。建议县(市、区)政府统筹农业产业总体部署,在确保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地闲田和房前屋后、地埂果园等零散地块,采取套种间种等方式,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黄花菜产业。制定出台庆阳黄花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创建1-2个国家现代农业(黄花菜)产业示范强镇,创建2~3个省级现代农业(黄花菜)特色产业园区,争创庆阳国家现代农业(黄花菜)产业园,打造集科技创新、品牌经营、加工销售、现代物流、花旅结合为一体的黄花菜特色产业集聚区。
(二)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建议设立黄花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黄花菜产业做大做强。参照宁夏盐池、山西大同等地做法,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成立专业龙头企业,主导种植收购、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及市场开发,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探索引入其他产区企业入股,培育大型黄花菜加工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保护好马莲黄花等传统品种,加大新品种引进培育。采用温室大棚覆膜滴灌等技术,促进马莲等现有黄花菜品种在春季早发芽,实现部分黄花菜早熟,错峰采摘上市。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采用“前展后延”方式,延长采收期。加快黄花菜智能采收、保鲜速冻、冷储烘干、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延长黄花菜鲜食期,提升全产业附加值。
(四)延伸黄花菜产业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原有单一晒干菜的基础上增加烘干、冻干、冰鲜种类,加快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等新产品,拓宽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基于黄花菜有效成分提取及药理作用相关研究,探索开发含有黄花菜有效成分的制剂产品。
(五)重塑品牌营销体系。参照大同市大同好粮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做法,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打造诸如陇东粮仓等庆阳农产品公用品牌,注册统一商标,免费供企业、合作社使用。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模式,深挖线上销售,采用联网+企业+合作社+基地销售模式,建立电商中心、网店、淘宝村,利用网上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知名度。举办或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等,加大线下展销推介力度
(六)挖掘资产潜力,降本增效。抢抓农产品季节特性,充分挖掘现有农用设备设施功能,建一条生产线,在不同季节可加工不同农产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如加工黄花菜设备,就可加工蒲公英鲜菜速冻(湖南淮阳已试产上市,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储存上市。鼓励苹果储存加工企业,在黄花菜收获季节,利用已有设备和气调库收储加工黄花菜,这样既可破解农业企业生产设备季节闲置问题,也可拓宽产业路子。
(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绿色生产标准,按规范流程栽种管理,加工晾晒,确保“三品一标”落到实处。严格市场执法检查,建立政府市场齐抓共管流通机制,坚决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确保庆阳黄花菜良好的品牌声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