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在庆阳 ---对庆阳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步探讨
导读:2022年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同意甘肃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的批复要求和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庆阳市紧紧围绕“五数”(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工程和第一阶段建设30万标准机架算力的总体目标,举全市之力高质量打造面向全国算力保障基地,“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弱项短板。作者通过调研走访,重点围绕我市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认识数字经济的特点意义,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庆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意见建议。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
(一)数字经济起源。数字经济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历史源远流长。在信息技术未发展起来之前,数字经济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潜意识。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11)”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11)”,同时也提出了21世纪的信息技术,制定了多个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成为数字经济起源的标志。随后,在美国数字经济辐射下,加拿大政府也开始提高“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计算机的普及率,同时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之便,开展与美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在北美经济的带动下,欧洲各国也开始建立数字网络,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欧洲经济竞争力。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一度衰退的东亚经济,也开始布局以宽带和游戏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新领域,推动了东亚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球数字经济化下,电子商务对推动世界经济转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数字经济定义。数字经济一般认为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它是指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整合性经济,往往都是通过其他行业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结合,使得产出增加,效率提升。所以与数字经济结合的,一般都认为是数字经济的主体。综上所述,现代数字经济就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民生活动。
(三)数字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产业化。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二是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生产数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三是数字化治理。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管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四是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二、庆阳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庆阳数字经济刚刚起步,赋能产业还不平衡,在政府治理、服务业方面发展较快,在农业、工业方面与全国相比尤其是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较大,对GDP贡献有限。但随着“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项目的落地生根,庆阳将会快速融入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去,但在融入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
一是对数字经济认识有偏差。受虚拟经济的影响,提到数字经济人们普遍认为是和虚拟经济一样“吹泡泡”,看不见,摸不着,从内心就不接纳,不认可。部分人认可了现代通信和互联网,但不能完全认可其产生的经济增量,思想观念陈旧,主动融入不够。这些观念不仅存在于普通群众中,而且也存在于部分干部职工中,成为庆阳老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思想障碍。
二是缺乏发展数字经济的专业人才。庆阳经济总量虽然居甘肃第二,但绝大部分是能源产业贡献的,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贡献度有限。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人才短缺。尤其是新兴数字经济产业方面人才就更为贫乏,专管机构专业人才占比小,其他部门更少,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制约瓶颈。
三是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数字经济不仅是信息服务业自身发展的事,更重要的是要能赋予其他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才能全面解放人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庆阳信息通信业基础差,底子薄,与域外联通有限,延时长,5G发展缓慢,这些短板成为庆阳发展数字经济的又一大硬伤。
四是“东数西算”工程总体项目规划有待完善。规划总体框架虽涵盖“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大子体系,硬件规划明确任务清晰,推进有抓手,进展在全国成为样板,但最具核心的软件规划任务还不具体,抓手不够明确。对算力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有可能造成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知识学习,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建设的新氛围。借“三抓三促”行动的春风,在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数字经济的高潮,提高干部职工对数字经济的认知,明白数字经济是什么,对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数字经济如何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真正达到数字经济改变世界、改变生活。要引导、教育党员干部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数字经济建设大潮中去,自觉履职担责,深挖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项目尽早实现,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是加强人才储备建设,不断完善产业规划,努力提升数字经济软件建设。人才储备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要有优惠政策能吸引人才来,二是人才来了要有用武之地。我市虽然已经制定了“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项目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但实际落地效果还不明显。分析原因,不外乎就是地理环境限制,有些人才不愿意来。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强化合作共享理念,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加快软硬件建设,让人才愿意来,来了有用武之地,愿意留下来。要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培养开发软件人工智能的AI方面的人才,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稳定、壮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要组织专门队伍,按照“五化”同构(数据化基础设施、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要求,完善修订“东数西算”项目规划,尤其是加强软件开发规划,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充分发挥作用,以防设施闲置,发挥不了最大效用。
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深入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922号)文件精神,依据庆阳实际,分类向国家部委申请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其次,加大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强化数字设备托管空间体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科技承载体,确保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所必需的算力底座,确保节点在所及范围内能发挥最大作用,确保用户用得起、用的顺畅。再次,要大力发展数字赋能工程,全力提升农业、工业智能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要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把数字经济能量释放到最大化,力促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四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推进庆阳数字经济发展。要紧盯“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项目规划,全力招引数字产业成熟的头部企业入驻数字产业园区,推动新基建,夯实数字产业基础。紧盯全市农业、工业弱项短板,招引数字化的“农”字 、“工”字牌企业,入驻工业、能源、农业科技园区,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市产业数字化进程。紧盯数字化治理,招引一定数量的治理研究机构落地庆阳,实地实时跟踪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及时为政府决策治理提供依据,推动数字经济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