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技战略研究>详细内容

庆阳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9 10:24:10 浏览次数: 【字体:

导读: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国家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庆阳市也提出了“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思路,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旨在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庆阳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循环农业及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及意义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生态循环农业一般指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解决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内外部环境变得纷繁复杂,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亟待破解。面对农业“新常态”,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加速优化种养殖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业内部循环链条,促进农业发展由以前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变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垫料等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有机肥料,施用于田、果园和菜地等显著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地力,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真正做到种植养殖相互促进、节本增效相辅相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

三是有利于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前些年,畜禽养殖业的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压力。科学发展种养结合,有助于调优种养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养殖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燃料或其他可利用原料,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取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多重成效。

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水平。发展种养结合,最关键在于要依据周边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废弃物消纳范围,科学布设养殖、种植基地,合理配套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设施,加快搭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架构,带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种养结合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启庆阳农业现代化新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生态循环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食用菌为龙头的循环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初具规模华池、庆城、西峰等县(区)相继建成投产了黑木耳、香菇、金针菇等种植基地,产加销链条逐步完善,推动全市循环农业向前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高地

二是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革新,农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也进入了农业领域,并在循环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县乡村通过各种方式创办的食用菌科技示范产业园数字化生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三是生态循环农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根据对华池县山庄乡尚湾村食用菌科技示范产业园的调查,2022年生产香菇达30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产品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国,创汇22.8万美元,实现华池特色农产品外贸出口破“零”,兑付各项分红资金110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20余万元。

我市在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生产基础薄弱成为发展“瓶颈”。庆阳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设施历来落后由于国家投资有限,食用菌种植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农民投不起,地方财政拿不出,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桎梏。

二是单一化学农业成为发展“拦路虎”急功近利的“小农”意识,导致传统的化肥、农药成为种植增产的业态也成为循环农业发展的“拦路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农残超标、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三是劳动力匮乏成为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农业投资大、耗时多、效益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靠“一亩三分地”仅能维持生计,难以积累起发展资金,为谋发展,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年龄也越来越大,低效粗放经营成为常态,也成为制约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三、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

“十四五”期间,庆阳要实现“以种定养、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多重效果真正显现,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市级层面要研究制定可行性强的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自觉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模式。

二是改变传统观念。要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循环农业,重视循环农业,形成发展共识。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循环农业技能水平。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生产中少浪费、低污染积极参与、支持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打好“革命老区”名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高标准建“新”,还要下决心改“旧”,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努力改善农业设施落后现状。

四是科技创新抢抓“强科技”机遇,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攻关循环农业科技难题,破解研发应用难点推广应用更加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力促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庆阳地理特点,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发展思路和“四区四带”区域布局,重点培育“牛羊猪鸡果草菜药”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将其打造成接地气、聚人气、有新气的致富门路,形成有特色、有效益、有潜力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撰稿:庆阳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