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庆阳市柔性引进人才问题的思考
导读:本文以研究庆阳市柔性引进人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切入点,分析了庆阳市 近年人口变化及人才流动的现状,揭示了人才引进存在的短板,提出了科学推动柔性引进人才的对策,旨在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现状:近年人口变化及对人才流动的影响
(一)人口流失现状。近年来,庆阳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呈 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例如,2020 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217.97 万 人,到 2023 年下降到 213.25 万人,全年时间减少了 4.72 万人, 这表明庆阳市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
(二)人口结构变化状况。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口比例 上升,年轻人口比例下降,这可能与年轻人口外流到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寻求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有关。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但这一比例的变化对人口流失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人口流动情况。庆阳市的人口流动表现为迁出人口 多于迁入人口。例如,2021 年庆阳市迁入人口为 3778 人,而迁出人口则高达 16580 人,其中迁往省外的人数占到了大多数。 这种不平衡的流动趋势加剧了庆阳市的人口流失问题。庆阳市 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 优质的生活条件,导致年轻人口和高素质人才出现外流。
(四)人口流动对人才流动的影响。人口流动,特别是高 素质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 体现。对于庆阳市这样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人口流动 可能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人口流动有助于调剂区域间的劳 动力余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庆阳市的劳动力资源 外流到经济更发达的地区时,这些地区能够获得所需的劳动力, 而庆阳市则可以通过这种流动减轻本地的人口压力,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另一方面,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人 口和高素质人才的外流,加剧了庆阳市的人才流失问题。这些 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流失不仅减少了 当地的劳动力供应,还可能导致技能和知识的流失,进而影响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加剧了人才 流动的不平衡,使得庆阳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短板:人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密度低 。庆阳市人口众多,但整体素质有待提 高。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居民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偏低, 这是制约庆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庆阳市以煤、石油、 天然气为主的化工企业有所发展,但大规模的开发资源占用了 大量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 发展。这种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也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同时,许多单位和企业对人才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人才流失严 重,人才密度降低。
(二) 配套政策滞后。从历史的维度看,庆阳市历届领导 班子对人才工作始终是高度重视的,各级各层面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并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但是在宏观政策之下, 医疗、子女上学等各项配套政策相对滞后,人才引进后家属就业、子女上学、配套科研经费下达等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
(三)引进机制不活。对于引进的特需奇缺人才,还做不 到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在岗位安排、薪酬待遇、职级确定、 职称评聘等方面,还难以打破常规;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所给予 的安家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及发放“服务绿卡”等方面也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四)专项经费不足。尽管庆阳市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在 人才引进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由于全市经济基础薄弱, 相较一些发达的地区,引进人才专项经费仍然不足,对高端人 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五) 人才评价标准不完善。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重学历、 唯论文倾向仍然存在,对人才评价存在主观臆断现象,没有正 确处理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不能准确反映人才真正从事本职工作的能力。
三、对策 :科学推动柔性引进人才
(一)创新人才观念,增强柔性引才意识。庆阳地区人才 集聚能力不足,人才资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 人才集聚理念,巧借人才智慧,活用柔性引才方式成为庆阳市 破解自身人才困境的良好途径。 随着人才竞争的新变化及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更新人才观念,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解放思想,为人才柔性引进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坚持“能用才是硬道理”的思路,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 但求常来”的理念,通过柔性引才弥补西部人才不足。要坚持政 府、企业、高校、人才多方主体协同,进一步放松人才政策, 创造性地出台有关柔性引才的地方条例,赋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人才管理使用自主权,充分调动人才自身积极性, 切实加强人才交流,提高柔性引才质效。
(二)挖掘资源,丰富柔性引才方式。充分发挥独特的地 域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比如 可以利用地域特征构建“社会网络”,打“乡情牌”“亲情牌”,建构 落叶归根式的柔性引才模式,呼吁广大退休人才衣锦还乡,延聘退休高级知识分子来本地工作,继续发挥才智作用。可以利 用环境优势打“气候牌”,本市四季分明,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这里的夏天气温适中,平均温度在 20 - 28 摄氏度之间,很难 想象,当北京、天津等城市进入酷暑的时候,庆阳的市民在没 开空调的房间内还要盖着棉被睡觉;这里既拥有黄土高原粗狂 广袤的沟壑山峦,也有着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的丹霞地貌,还有 着流水潺潺宁静美丽的河谷地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休闲式、候鸟式、度假式的柔性引才模式,以优越的气候环境为特色,吸引人才。利用国家重点项目,打“项目牌”,通过 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立项等,利用项目式柔性引才模式、 顾问式柔性引才模式,重点为企业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解决 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区域资源与人才资源 进行对接,开展项目合作式柔性引才。 利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 支持,打“政策牌”,强化东西合作,实施人才对口扶助工程、挂职工程,利用区域间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关系,开展人才链与产业链相互衔接的柔性引才。
(三)优化引才政策,拓展柔性引才空间。柔性引才是人 才引进的创新方式,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通过政策强化 柔性用人原则,引导和管理柔性引才,能有效避免人才柔性引 进的随意与无序竞争。可以借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式方 法,实施东部对西部对口支援措施。要加大对人才创新平台、 设备、研发、薪酬奖励等方面投入,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对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劳务报酬,可在税前扣除,给退休返聘人员支付的工资薪金等劳动报酬,不计入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要加大柔性引才宣传力度,不 断拓展柔性引才空间。 同时,注重 “内外兼顾、引育并举”, 注重“柔性人才”和“刚性人才”之间的项目对接,处理好现有“单 位老人”和 柔性引进“新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双轮驱动”机制, 形成和完善的人才链条。要强化人才柔性引进的配套服务及环境营造,跟进后续保障措施的落实。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互联网+”智慧型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柔性引才,能为人才创造 更多的工作机会,也能为本地区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为经济 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借助“互联网+”在线办公功能,突破工作单位时空限制,鼓励人才网上办公,不仅能节省办公成本, 也是企业拥有高绩效组织竞争力的条件,从而实施有效的人力 资源管理;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使 得更多的人才智慧向往本地区汇集,吸引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利用“互联网+”创办网络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信息 互通,满足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为柔性引才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