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政策>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关于落实《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 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4 16:20:57 浏览次数: 【字体:

  

 

庆办202327  

   

中共庆阳市委办公室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落实《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  

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任务分工方案》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庆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各工业园区(集中区),中央、省属驻庆各单位:  

根据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任务分工方案我市共承担十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按照省上确立的任务指标,结合我市实际,明确到2023年底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0.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0.5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7亿元。为推动任务指标落实落地,现分工如下  

一、强化园区龙头牵引  

1擦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金字招牌,启动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园区主导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引领带动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错位发展。  

2围绕庆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加快科创孵化能力建设,推进考核指标稳步提升,带动庆城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努力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现代农产品食品加工示范区和陇东工业产品制造聚集区,助推津庆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3.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示范区产业特色,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对有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市级科技项目予以支持,助推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二、夯实创新平台支撑  

1战略科技平台方面加大市级创新平台培育力度,争取在精细化工畜禽育种氦气提取等领域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完成时限202312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并持续推进  

2产业创新平台方面优化整合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创新平台,争创省级创新平台。在关键产业领域组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以东数西算为代表、以技术转移转化为目标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3功能服务平台方面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双创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加快培育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服务平台,为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转化提供支撑  

三、提升技术攻关能力  

1科技攻关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改进重点科研选题机制,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梳理形成急缺关键技术需求,为科技研发提供目录指引,争取进入省级重点科研选题围绕关键技术需求,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聚焦综合能源化工千亿级产业链在石化、煤炭等领域确定延链补链强链科技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迭代更新。  

3聚焦新能源、数字信息等有基础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引领性、关键性的市级重点研发课题,争取一些技术能够走在全省前列。  

4.聚焦双碳战略、黄河国家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精心选择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森林碳汇等低碳转型、生态环保、种源保护、增产增收等攻关题目。加大科研投入集中精锐力量开展突破攻关,争取转化应用创新成果。  

四、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1围绕产业发展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立足本地优势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跟踪指导和服务好企业。  

2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  

3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积极争取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和科技专员项目,更好地持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围绕综合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具有基础优势的骨干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促进上中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5定期梳理筛选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成果,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融资需求,通过成果沙龙、项目路演、银政企对接等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投融资洽谈等活动推动产学研用金互动融合发展  

五、催生成果转化效益  

1落实省级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按照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推行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全面准确评价创新成果的科技和经济价值,通过评价指挥棒引导科技成果向转化应用聚焦。  

2培育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争取接入全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贯通立项、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步伐。  

3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健全符合单位、科研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各方利益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让科研人员更有意愿转移转化。  

六、建强科技人才队伍  

1.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注重在创新实践、研发一线选拔优秀人才及时纳入市级领军人才库,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等特殊政策。  

2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医院实施联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高端人才。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积极争取省级青年科技基金并实施好市级青年科技基金等项目在市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45岁以下担任项目、平台负责人比例不低于50%  

3拓展引才引智渠道,聚焦产业需求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一事一议引进高端团队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通过院校聘、企业用周末、假日专家等形式引进更多紧缺人才。  

4实施揭榜挂帅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用当其时。  

5分级分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人才待遇保障,让知识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庆创新创业  

七、深化科技交流合作  

1加强与国家队的战略合作,在数字信息、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卫生健康等领域建立框架合作协议,发挥好战略科技力量对我市战略咨询、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2加强与毗邻地区的科技合作,积极融入革命老区科创联盟产学研合作,抢抓对口合作机遇,实施科技协作计划,撬动先进技术生产要素和高校成果向我市流动。  

3加强与重点国别的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争创省级国际合作基地、引才引智基地等平台,持续拓展科技对外交往布局。  

八、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1.优化创新生态,构建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打造开放包容、高效协同、近悦远来的科技创新环境。  

2提高创新活跃度,推进项目平台申报等政务服务只跑一次基础研究项目资金包干制等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3提高要素可及率,健全金融服务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资本更多投向创新领域。  

4提高创新包容性,完善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