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庆阳科技4期
P. 35
新视野
Xin shi ye
泛采取了这种做法。该模式我区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可 施,改善了补灌条件,提高了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结合实际进行推广。 解决了春旱“不出苗”、夏旱“长不高”、秋旱“秕子多”
的问题,提高了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该模式适宜在降
03 旱作农业类
雨量不足、缺少灌溉水的旱作农业区推广。
7.“坡改梯”模式。赤峰市属于典型旱作农业区,
04 土地改良类
2744 万亩耕地中旱地占 55%,且绝大部分为坡耕地,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发展旱作水平梯田 9.“高标准农田建设 + 盐碱地改良”模式。巴彦淖
的传统。针对降雨量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的实际,当地 尔市五原县现有耕地 230 万亩,盐碱化耕地占 53.4%。
2021 年以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坡耕地治理、种植结构 为科学改良利用这些盐碱化耕地,深挖后备耕地资源潜
优化、规模化经营等相结合,已建成和在建旱作高标准 力,近年来五原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
农田 113.3 万亩,逐步形成“坡改梯”模式的 2.0 版。 用等项目,通过大规模土地整理和技术集成,探索形成
通过在坡耕地上实施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 “高标准农田 + 盐碱地改良”模式。
该模式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
等项目,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重点建设农田基础
设施,用盐碱地改良等项目资金重点解决改良技术问题,
实现资金高效利用,提高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如五原
县 2018—2020 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的 5 万亩盐
碱地改良试验项目,土壤 pH 值降低 0.2、全盐含量每千
克减少 1.6 克、有机质含量提升 0.2 个百分点,耕地质
量提高 1—2 个等级,农作物增产 20% 左右,亩均收入
较改良前翻一番。该模式黄灌区盐碱地可结合实际推广。
05 建后管护类
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
保肥的“三保田”,做到“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10.“台长井长制”模式。高标准农田“三分建、
实现农业生产“三增”“三减”,即粮食产量增加、农 七分管”。通辽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最重要
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化肥施用量减少、农 和最易损的变压器、机电井及首部设施,委托专业合作
药施用量减少、生产成本减少,农业机械化率由 51% 社、协会组织或农牧民管理员进行维护,探索形成建后
提高到 80%,耕地质量提高 1 个等级以上,增强了粮食 管护“台长井长制”模式。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
综合生产能力。 收合格后,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通辽市奈曼旗、乌兰察布市 原则,把相关设施设备全部移交给村集体,并签订移交
凉城县等地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实施了一批“坡改梯” 协议。二是村集体在受益群众中选取责任心强、积极性
项目。该模式在以旱作农业为主、坡耕地较多且土层深 高的农户作为“台长”“井长”,“台长”负责项目区
厚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大力推广。
8. 蓄水补灌模式。包头市固阳县年降雨量不足 300
毫米,“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为解决好“保苗水”
问题,当地立足实际,2021—2022 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建成 74 座软体水窖进行蓄水,有效缓解了 1.27 万
亩耕地春旱缺水无法播种的状况,形成旱作高标准农田
蓄水补灌模式。类似做法在包头市达茂旗、呼和浩特市
清水河县、赤峰市松山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等干旱缺
水地区也有实施。
在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因地制宜建设蓄水补灌设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