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庆阳科技4期
P. 10

学 政 策
                                                                                                        Xue zheng ce

            支持高新区聚集主导产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带动培养创                            创业要素集聚、具备较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国家级和省
            新人才团队。鼓励高新区依托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                            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动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构建完
            项目,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高新区设                            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每个主导产业至少建立 1 家科技
            立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计划,支持符合申报条件的                            企业孵化器,并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及市场化运行机制。
            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和博士后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在高新
            等青年科技人才。每年选派一批科技专员服务高新区内                            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
            企业。                                                 体。鼓励高新区与省内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
                 8. 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高新区应建立完善各类人                       有条件的大学科技园在高新区设立分园。
            才支持培养政策,构建精准化人才培育体系。深化产教
            融合,支持高新区建设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高                                五、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鼓励高新区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
            研人员“双聘”“旋转门”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                                12.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鼓励高新区结合区位特点、
            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有序流动。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因素确定 2-3 个主导
                 9.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推动高新区探索建立市场评                       产业,走差异化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提升主导产业集中
            价人才机制,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                            度达到 60% 以上。支持高新区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主
            才评价体系。鼓励区内创新主体自主引进人才,构建充                            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形成若
            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面                            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
            向高新区引进的外国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落实不                            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在高新区布局实施“两
            受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享受工作居留许可的便                            链”融合计划项目,加强省市联动一体化推进,做大做
            利化政策。鼓励高新区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                               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高新区内创新主体申报各类省级
                                                                科技计划项目及创新平台项目,高新区管理机构可直接
                 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向省科技厅推荐。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安排上
                                                                支持高新区主导产业创新发展。
                 10. 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高新区实施“企业                           13.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支持高新区错位培育新兴
            创新积分制”,发现、支持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                            产业,加强创新资源集成和技术攻关,参与实施中国工
            优秀科技企业。推动高新区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 -                          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研究,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兰州高
            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                          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白银高新区重
            系,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                            点发展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嘉峪关高新区重点
            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金昌高新区
            为科技领军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张掖高
            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 20 万元、5 万元,将“新                       新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平凉高
            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及增速”“高                          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定西高
            新技术企业新增从业人员数”等指标作为省级高新区年                            新区重点发展新型环保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民乐高
            度考核评价指标,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逐年提升                            新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玉门高
            的省级高新区在年度考核评价通报中予以表扬,不断壮                            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陇西高新区
            大创新型企业规模,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重点发展中医药、铝冶炼及制品等产业;庆城高新区重
            达到 10% 以上。对引入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优先                          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产业。
            给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并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奖                             14.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区内制造业企业
            补。鼓励各市(州)和高新区在省级奖补的基础上给予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快网络化制
            相应的配套奖补。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                            造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深度运用,加速向智能、绿色、
            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                            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
            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                             加大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龙头企业落户高新
                 11.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支持高新区打造一批创新                       区,打造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培育先进
                8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